著名书画评论家云上弦音评“中华一绝”“华夏第一龙”:—王友生创意书法“龙”字解读
作者:云上弦音, 中国国际诗书画研究会、作家、著名书画评论家。
有幸看到书法家王友生先生先生挥毫泼墨书写象形草榜大“龙”字,令我大开眼界。2008年八月,笔者在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到场的一百八十位书画家每人都在我们准备的折叠长册中定下了一个个“龙”字,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但没有见到这么大的用象形草榜字体书写的“龙”字。
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的行草功力。但凡个性开朗、热情奔放、激情四射的人都喜欢学行书。写行草就像李白在酒后写“将进酒”一样,飘逸潇洒,豪放险绝,一气呵成。从陈春华先生的笔画可看出他治学严谨,笔法功力浓厚。他用笔颇具古法,通篇以中锋为主,多用圆笔,方圆并济,落笔使转挥洒自如,内涵“奔蛇走虺”之势。起笔顺入无缺锋,逆入无涨墨,运笔起止缓急,映带回环,轻重虚实,藏锋露锋,欲道其详。整幅作品只用了两笔,一气呵成,主体没有断笔,没有断“气”,那么长的一条龙像千回百转的黄河长江,一泻千里,势不可挡。龙尾上的最后一笔写在龙头右上方,首尾呼应,乃点睛之笔,与龙身笔断意连,浑然一体,妙趣横生。
从中我们亦可领略王友生先生的榜书功底。榜书亦名“署书”“擘窠书”,一般用“提斗”笔书写,运笔注重提按转折,讲究抑扬顿挫。书写榜书不仅需要扎实基本功,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写出笔墨醋畅,气势磅礴的作品。他从小习武,长大后又在部队锻炼了好些年,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个性毫爽,为人侠义,非常适合练榜书。看他写榜书是一大享受,站在案台前,他凝神运气,目光炯炯,下马步,稳稳当当地挥毫落笔,像在表演太极。见过他的榜书作品,结构严谨,气势如虹,节奏感极强。犹如这个“龙”字,通篇布局,左右呼应,首尾相照,浑然一体,行云流水,自然飘动,赋予了龙字强大的生命力。
书写如此之大的龙字,除了需要具备娴熟厚重的笔法,还需要有精到纯熟的墨法功夫。王友生先生对墨法的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这个生动的龙字上,我们看出他对在破墨法、积墨法和焦墨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用不同的水量,不同的墨色,分先后相重叠,由淡到浓,层层相叠,活生生画出一条舞动着的长龙。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极富表现力,让线条显得老辣苍茫。让人仿佛看到这条苍龙从远古奔腾至今所经历的苦难、艰辛的历程和厚重、沉稳、朴实、坚强的本性,从而肃然起敬。

飞龙在天
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传承。也是和种印象派画作。用象形文字来“画”龙,无疑是一种最适合最恰当的表现方式。
王友生先生“大气庄重 风范高雅 中锋灵动 娴熟潇洒自然”的书法艺术风格,被全国各大展赛称为著名实力派书法家。现为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法(香港)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书画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北方诗人协会会员、中华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技新闻学会书法摄影专委会主任,南部县政协书画院书法师、作家协会副主席、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墨印沙龙书画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被四川省博物院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2006年至今在新加波、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参加国际和国内书画艺术展六十余次,受到好评,均获不同等级证书,在香港回归十六周年文化艺术展出中被国外友人称其为“china怪才!东方怪才!”。
2015年分别应邀参加中国成都第五届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会、上海国际古玩艺术博览会、作品进入巴黎卢浮宫文化艺术会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国家及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