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在笔者面前的,是一条气势不凡、神韵独具的龙。虽然听了朋友的介绍,心中就在构想这条龙,并且对它很是期待。但眼前的这条龙,还是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和期待。

造型匠心独运。这幅字是作家、书法家王友生先生给一位姓龙名雨的美女量身定制的作品,因而,书者在全字的构思上颇下了一番功夫:龙头是四片轻舞飞扬的羽毛,呈梅花状,更多人解读为凤头;龙的中腰柔软,显得比我们常见的龙更纤细妩媚;龙尾徐徐张开,如细雨轻洒长空,似在辽远天地写下热情、眷恋和向往......更奇妙的是:在龙身的略三分之一处,书者用了简笔画的技法,勾勒出一男一女两个人头,在深情凝望,在款款对话。男的瘦劲,在起落的笔墨间可以想象其凹陷的眼眶、深情的眼神、蓬乱的胡须,如从远方归来的游子或是刚刚经历了艰辛与磨难的勇士。女的圆润,有浓密飞翘的长睫毛,饱满略鼓的脸颊,以及纤巧的秀唇。两人似在诉说别离的忧伤和思恋的久长。

这穷形极象的一切,都是作者用了一支灵动的笔挥就的。

运墨浓淡相生。浓墨处,是龙首,龙的躯干,还有两个人头,尤其是女子浓密的头发、圆润的轮廓和性感的脖子,男子蓬乱的胡须、沧桑的脸颊和倔强的神情。淡墨处,是排列有序、清晰可辨、有着金属光泽和音阶形态的鳞片,凸显龙昂扬九天、奋发开拓的豪

气和与天地相谐、随心而化的精神内蕴。

构图形神兼备。既有象形特征:整幅字与龙的外形十分相似,昂首曲身,抖擞欲飞;又有传神意蕴:展现了一条阳刚与阴柔兼具,雄健与秀美相生的唯美画面。如果我们再将想象的触角无限延伸,把这幅字的寓意铺衍得更宽广,我们可以认为:那男子神情和眉宇间凝结的哀愁忧愤,是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沧桑苦难的象征,尽管历经血雨腥风,留下创痛泪痕,但仍然深深爱着中华浩荡天宇、沉厚大地、芸芸众生;而那女子,就是温柔、美丽、善良、隐忍的化身,是我们民族秀美、高贵、执著、坚韧的象征,是无数中华儿女无比热爱和倾慕,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之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的山川大地、绿树鲜花、飞鸟灵鱼,以及所有值得保护、值得怜爱的生命。

想当年,这幅字的收受者,那个叫龙雨的家伙,睡在我下床,日日惶恐不安,生怕我那上床掉下把刀子,直插她的龙头。她时时在我面前唱起“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那意思像在说:“你燕子再有翅膀,没有我龙在下面发力,求来祥雨,帮你把天空洗干净,把大地扮漂亮,你也飞不高、飞不远、飞不久。”她用这话来软化我,给我以精神贿赂,以免她那龙头挨刀子之虞。仁慈的我还就吃她这一壶,千多个日子,居然都没漏下过什么对她构成威胁的物件,除了在寝室拿把吉他哼哼叽叽唱点儿校园歌曲,骚扰她几下外,至多也就躺在床上啃书,想整个舒服的姿势时,伴着“嘎叽嘎叽”的声音,给她来点小小地震。她虽然偶有不快,但念及想象中的刀子始终没有掉下去,还是万般庆幸,因而一直在我身边翻腾来翻腾去,假惺惺地为我祈雨,实则是展示她那漂亮的龙头,还有妩媚的龙身。而我呢,事到如今,只有一把吓不着她,反倒让她高兴都来不及的软刀子——偶尔排列个文字方阵,拿她开涮。她每每看着,不但不气,反倒龙颜大悦——觉得我是变着法子在赞美她。这让我很是懊恼。也罢,想想她在我下床担忧了那么久,给我精神贿赂那么多,就暂不跟她计较,逮着机会再说。

以上纯粹闲扯着玩儿,也让列位看官轻松一笑:知道我不是那板着个脸,故作高深的文艺评论家了。

下面,继续我的正经话: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也是一幅构图奇妙、想象丰富、气韵生动、画面精美的画作。呈现在我面前的这幅“龙”字字幅,将其说成一幅有艺术品味、有鉴赏和收藏价值的画,丝毫不为过。艺术的相融、相谐与相通,在这儿,又一次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来源:中国国际诗书画研究会 作者:云上弦音